每日更新

单件还是套装,你选哪个?

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您在骑行后锁定共享单车时,系统会要求您在锁定页面上选择“仅支付本次骑行费用”或“每周和每月套餐”。在咖啡店下单时,系统会要求您选择“单品购买”或“单卡套餐”。在这种情况下,您可以选择购买或不购买。包装的设计逻辑是通过多种用途来稀释成本。这种业务利用未来消费的承诺来换取一定的当前收入,同时将一部分利润转移给消费者。对于商家来说,销售打包卡有很多好处。比如帮助销售人员提取资金,保证现金流。与单独购买相比,捆绑购买可以显着减少提高退款率,提高回购率,稳定业务预期。此外,它还可以将用户连接到多次购买,随着时间的推移积累用户数据,实现精准营销并提高品牌忠诚度。对于消费者来说,只要消费频率符合标准,套餐比批发支付更有利可图。比如一次健身体验80元,月卡1200元。如果您每月锻炼至少 15 次,您将获得退款。你锻炼得越多,你节省的就越多。再比如咖啡,每份18元,10份卡150元。如果喝9杯,比买一次更划算。生活中有很多人更喜欢一次性付款,甚至不知道他们倾向于将不同的套餐分组。数据显示,共享单车用户在支付骑行费用时,36.6%的消费者表示会选择全额支付。做出这样的选择有三个原因。首先,不要为“不确定性”预先付出代价。订购套餐与提前获得折扣相同。虽然价格相对较低,但有固定的使用期限,因此可能存在不确定的费用。随着利率的变化,生活节奏发生变化,未使用的积分成为沉没成本。因此,花钱而不获得收益的隐性成本比显性支出对消费体验的影响更大。毕竟,虽然您一次性花费的额外成本显然很小,但未使用的包分配实际上是浪费了。其次,“损失厌恶”使得偿还资本的压力成为一种无形的负担。行为经济学中的“损失厌恶”指出,当人类面对等量的得失时,损失带来的痛苦远大于获得带来的快乐。一笔小开支并不是大痛苦。而套餐则是一次性支付,后续消费更像是还款比简单地享受服务还要花费成本。有些人宁愿一次花10多元买咖啡,也不愿买套餐。不是买不起,而是担心用完了怎么办。由于“损失厌恶”的本能,很多人宁愿接受较高的一次性成本,也不愿承受提前付款的心理压力。第三点也是最有趣的一点是,享受服务已经成为完成套餐的KPI,这意味着如果你不使用你的卡这个月你就会赔钱,这对现代人来说是心力交瘁。虽然这种包装看似降低了个人成本,但实际上却悄然影响着消费者的行为。如果申请了月度洗车卡,一定要在规定日期之前洗车,即使下雨,也避免浪费。索要一张洗衣卡,甚至几件衣服都会让您的旅行变得特别,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变得舒适。 “赚到了!”消费行为目标消除浪费正在逐渐偏离消费的初衷,从享受服务转向实现一揽子KPI。许多人更喜欢更高的单价而不是选择套餐,因为他们不必一次性支付所有费用。对他们来说,不用赔钱的安心比一笔好的纸质交易更有价值。毕竟,我们选择“独特”或“套餐”,并不是为了算术上决定“便宜”或“昂贵”,而是为了让所有的消费都适应我们的生活。套餐卡包括每天喝咖啡的上班族和每周定期锻炼的上班族。适合有稳定消费频率和使用场景的人群,例如进行运动的运动爱好者、按固定路线上班的自行车通勤者等。另外,对于生活方式发生改变的人来说,虽然一次性付费可能会高一点,但可以灵活控制使用节奏,杜绝浪费,减少心理负担。逻辑负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消费节奏和行为。真正的省钱之道是心甘情愿地花掉所有的钱,平静舒适地度过所有的时间。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作者:王林)
(编辑:邓浩)

你可能也会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