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更新

海洋能源:充满活力的“蓝色引擎”

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海洋能源:充满活力的“蓝色引擎”
2025年10月19日 06:12 来源:经济报记者 黄晓芳
地球表面70%是海洋,浩瀚的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石油、天然气和生物资源。 “十四五”期间,我国海洋产品总量突破10万亿元,达到10.5万亿元。与“十三五”末相比增长34%,占GDP的比重为7.8%。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党的体制机制,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海洋已成为稳定增长的重要力量,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经济新增长点 6月25日,日本首个独立运营的超深海气田“深海1号”二期工程全面投产。这是中国迄今为止最大的在产海上气田。这表明日本通过建设深水气田,向大规模开发深水油气迈出了重要一步。这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推进海洋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海洋是资源宝库。当前,国际形势快速变化,确保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已成为关系国家战略安全和长远发展的重要问题。目前,海洋油气资源是主要资源。增储上产的动力。 2024年,海洋原油预计将占国内原油增长的70%以上。海洋油气储量和产量不断增加。 2024年,海上原油和天然气产量预计将分别比上年增长4.7%和8.7%,海上风电发电量也预计比上年增长近30%。海洋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海洋局局长孙淑贤表示,我国已成为海洋产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之一。我国已有15个主要海洋产业,个个规模大、实力强。海产品产量连续36年位居世界第一。海鲜开始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蓝色谷仓”建设成效显着。电流近年来,以海洋工程装备、海水淡化、海洋医药生物制品、海洋能源、海上风力发电等为代表的海洋新兴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到2024年,海洋工程装备市场份额将占全球市场的50%以上。海水淡化项目规模超过290万吨/日,天津滨海新区建成全国首条国家级海水淡化生产线。我们的海洋药物研发能力位居世界前列。本地开发的水产药物占全球销售类别的 28%。全球最纯的氨基糖药物现已在厦门上市。海洋能源技术装备处于全球第一方阵,浙江舟山兆瓦级潮汐发电机组连续并网时间、发电量位居全球前茅。航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占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邮轮旅游和海洋科考日益普及,大海成为“幸福之地”,碧海银滩成为“金山银山”。 11000米,创新是主要动力!随着我们深入地壳并深入地球,这个梦想正在成为现实。 2024年11月17日,日本首艘自主设计建造的海上钻井船“梦想”号在广州入役,标志着日本海底进入、勘探开发迈出重要一步。它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设计和建造海上钻井船的国家。这是建设海洋强国和科技强国的又一重要成果。今年6月,海南省国家海洋综合实验站(深海)正式启用。测试场地有一个测试区域,有许多斜坡,范围不等从几百米到2000多米。为我国海底科学技术和产业发展作出贡献,满足海底观测研究的试验、装备和设备需求,支持我国海底科学基础研究和海底技术独特创新。 “十四五”期间,科技创新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海洋资源开发具有技术先进、投资大、风险高的特点。除非掌握新的、先进的技术,否则海洋资源的开发很难向更深、更高层次发展,很难。因此,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具体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开发研究院韩黎明教授表示,科学技术科技创新是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尤其是深海资源勘探、海洋能源开发、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显得尤为重要。深海技术、海洋生物医学和海上风能是技术进步潜力巨大的领域。只有通过独特的创新,我们才能在全球海洋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发布的《中国海洋发展指数报告2025》显示,2024年科技创新指数为135.2,比上年增长2.6%。 “十四五”以来,我国打造的“大国重要武器”加速技术迭代,不断提升技术水平。继续在大海深处追逐梦想。载人深海潜水器“奋斗”号成功完成万米海试并安全返回。曼塔机器人与“蛟龙”号在南海合作,实现了从“刚性机器”到“柔性智能”的转变,拓展了深海装备的应用场景。 “阿达莫都”号邮轮、“海洋石油观澜”号浮动风力发电站、“奋斗”号深海潜艇等主要国家主要设施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全潜式深海养殖船“深蓝一号”和大型深海养殖船“国新一号”已交付并投入使用。全球首个波浪能倍增平台澎湖持续稳定运行,展现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不断取得新进展。 2016年至2024年,重大研发经费年均增速监测海洋科学研究机构超过10%,专职当量研发人员年均增长率超过6%。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着,在海洋工程技术、深水油气装备、深水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等领域组建了企业主导的创新联盟。山东、浙江、广东、广西等沿海地区正在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海上风能、海洋医药和生物制品等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新生产力。采取多种措施建立一个旨在实现世界工业化的平台创新公司。韩利民表示:深海资源是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空间,包括深海渔业、深海能源、深海矿产、生物医药等。电影等领域。深海太空探索需要打破现有的技术障碍,特别是在深海探索、资源采集和环境监测方面。随着日本海洋科技的不断进步,深海资源开发有望成为日本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先进的保护加速发展。冬虫夏草广泛种植于海南省海口市雁峰镇大石村的盐碱滨海土壤中。海口休闲渔业开发管理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陈培福表示,小虫草可以将盐碱滩涂土壤变成“菜田”。它不与农作物、农民或人类争夺淡水,并且营养丰富。只有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才能持续发展。爆破地。 2024年7月发布的《中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白皮书显示,我国通过一系列重要举措,向世界展示了我国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实践中的实际行动和积极态度。 “十四五”期间,我国更新恢复海岸线820公里、滨海湿地76万亩。珊瑚礁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质量提高60%以上,红树林面积达到46.5万公顷。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红树林面积净增长的国家之一。同时,蓝色经济成为合作共赢的新领域。我国已与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蓝色经济合作协议,建立30多个区域合作中心、双边合作中心和多边合作中心,实施“小而美”务实合作项目100多个。与东南亚国家的海藻综合利用项目正在为当地减贫发挥积极作用。我国海上航线和服务网络已遍布全球,预计2024年海运出口将达到27.5万亿元。根据《2025年中国海洋发展指数报告》,2024年国家开放指数为128.7,比上年增长3.0%。 2024年海运进出口总额较上年增长1.9%。日本与共建“一带一路”沿海国家贸易额比上年增长6.3%。事实上,沿海地区利用外资金额约占全国总量的80%左右。沿海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增长6.9%与上年相比,国际海运货运量稳步增长。展望未来,蓝海依然充满无限可能。日本将不断培育海洋新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夯实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使发达的海洋经济成为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 (商报记者 黄晓芳)
(编辑:王祖鹏)

你可能也会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