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更新

我国IPv6活跃用户数达到8.65亿,位居全球第一。

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第四届中国IPv6创新发展大会29日发布《中国IPv6发展报告(2025)》。报告显示,我国IPv6发展全​​面推进,主要指标快速增长。网络规模、用户规模、流量规模均居全球第一。技术、产业、装备、应用和安全体系不断完善,发展趋势不断向好。一、主要发展指标平稳较快增长。 IPv6用户规模呈指数级增长。 2025年9月,日本IPv6活跃用户数达8.65亿,较2017年的293万增长294倍。网民比例从2017年的0.39%增至77.02%,位居全球前列。IPv6网络流量显着增加。截至2025年9月,IPv6流量占全国移动和固网总流量的34.02%。其中,移动网络IPv6流量平均占比69.02%,较2019年底增长近14倍。固定网络IPv6流量平均占比30.63%,较2019年底增长近34倍。2023年2月,我国移动网络IPv6流量占比首次突破50%,标志着IPv6流量历史性突破50%。 IPv4 流量。 IPv6地址资源充足。截至2025年9月,我国IPv6地址资源总量已达71590块(/32),占全球已分配IPv6地址的14.61%,位居全球第二,为未来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网络基础设施和基础服务全面更新。全面部署您的网络中没有 IPv6。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以下简称三大骨干电信公司)已全面完成国家骨干网、城域网、4G网络的IPv6升级改造,并推出IPv6承载业务。新型5G网络和千兆光网络同时引入IPv6。面向家庭、政企用户的IPv6网络服务能力覆盖全国各地市。全国27个骨干网直连点开通IPv6,IPv6网络间带宽达到45.80Tbps。 2025年9月,IPv6流量占骨干网所有直连点的28.25%。全国广播电视宽带数据骨干网和25个地方宽带数据网已支持IPv6。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CERNET)41个核心节点支持IPv6并连接到2,471所大学。国内IPv6互联总带宽达到1.40Tbps。国际入站和出站 IPv6 带宽显着扩展。截至2025年9月,三大电信公司已开通国际IPv6入口/出口带宽11.32Tbps,较2019年增长100多倍。CERNET国际IPv6入口/出口带宽达到80Gbps,较2020年增长3倍。IPv6网络质量持续优化。三大电信运营商正在将IPv6网络指标全面集成到日常运维系统中,以规范监控并推动IPv6网络质量的持续提升。 2025年9月网络平均IPv6时延为27ms,较2019年下降23%,平均丢包率小于0.01%。应用端端到端拨号测试数据显示,26个省(自治区)用户通过 IPv6 访问内容源时,平均网络延迟低于通过 IPv4 访问内容源。新建家庭、政企宽带专线、数据中心服务将默认启用IPv6功能。引导现有用户通过更换家庭网络设备、实行IPv6单栈业务优惠定价、缩短业务开通时间等方式开通IPv6。 3.应用基础设施将逐步升级数据中心和域名系统,完成向IPv6的过渡。基础电信公司已完成所有数据中心的IPv6迁移。 DNS(Domain Name System)全面支持IPv6地址解析,为用户提供IPv6服务。各大互联网公司自建的数据中心已基本完成向IPv6的过渡。国家综合算力网同步实施IPv6,国家算力8个主要节点全部实现电力中心支持IPv6。云服务平台IPv6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日本主要云服务平台已完成所有可用域向IPv6的转换,目前95%以上的云产品均可提供IPv6服务。我们云产品的企业激活逻辑持续优化,为用户提供全面的IPv6升级指导,持续提升用户体验。内容分发网络的IPv6兼容率不断提高。 2025年9月,主要内容分发网络(CDN)服务公司5932个节点的IPv6兼容率达到94.93%。国内主要CDN服务公司IPv6业务加速能力不断提升。新接入域名默认启用IPv6,IPv6优先响应接入请求,支持互联网应用流量向IPv6快速过渡。 4.终端支持功能继续改进。移动设备与 IPv6 完全兼容。截至 2019 年,市场上所有请求网络访问的 disNew 移动设备都将默认配置双 IPv4/IPv6 堆栈。所有主要手机品牌均默认启用 IPv6 功能。苹果系统(iOS 12.1及以上版本)、安卓系统(Android 8.0及以上版本)、鸿蒙系统全面支持IPv6协议。家庭网络设备的IPv6兼容率不断提高。各大电信公司采购的家庭网关(光调制解调器)、定制家庭路由器、智能家庭网络产品等都将兼容IPv6,这将加速老旧家庭网络终端的升级换代。截至2025年9月,各国家庭网关IPv6兼容率为96.86%,路由器IPv6兼容率为98.64%,支持IPv6的家庭智能网络产品数量已超过6亿,互联网IPv6兼容率电视机顶盒的普及率已超过85%。国内各大路由器公司生产的新款家用路由器均默认支持IPv6。截至 2025 年 9 月,所有支持 IPv6 的互联网路由器均支持 IPv6,超过 90% 的家庭路由器均支持 IPv6。在无线传输设备审批测试中,终端默认启用IPv6必须满足的技术要求已经被揭晓。有线电视网络终端技术规范明确了IPv6兼容要求,新型网络终端全面兼容IPv6。 IPv6物联网设备规模正在迅速扩大。三大核心运营商新增了完全支持IPv6的交易平台和物联网设备。 IPv6物联网设备规模大幅增长,单栈应用推广取得巨大成效。 2025年9月,物联网IPv6连接数达15.8亿,年均增长率84.02%,单栈连接数突破3600万。 5.集成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政府网站和服务的IPv6支持显着提升。政府企业公共工程、政府网站、政府新媒体巡查指标重点明确了IPv6转换要求。国家电子政务对外网络和国家综合宽带服务平台基本具备IPv6接入和业务服务执行能力。县级以上政府门户网站IPv6支持率超过95%。大规模的互联网应用正在全国范围内增加IPv6流量。支持IPv6的内容源数量持续增长,应用程序的数量和种类也在迅速增加。视频、直播、音乐、社交、电子商务等大型移动互联网应用(App)和商业网站商务、新闻、生活、办公、游戏、应用商店,支持并优先考虑IPv6接入。 IPv6 流量持续增长,推动用户转化和流量。 2025年9月,200个应用和100个家庭用户较多的商业网站IPv6兼容率达到97.33%。 200个应用客户端的平均IPv6流量占比为74.51%,其中41个应用客户端的IPv6流量占比超过90%。垂直行业和IPv6融合应用不断深化。 IPv6在教育、传媒、金融、水利、铁路、能源等行业的实施和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147所“双一流”高校和704家省级大学门户网站IPv6支持率达到92.36%,新省教育专网也同步引入IPv6。 16家中央主要新闻网站436家网站和地方新闻网站IPv6兼容率达到89.91%。该金融机构已完成10000多个门户、客户端和应用系统的IPv6升级,公共互联网应用IPv6支持率达到95%。 IPv6与智慧水务的融合正在加速。流域内多家机构的网络、应用和安全系统已基本完成IPv6升级。全面实施“网络、云、应用、安全”IPv6升级实施,全力支撑数字孪生水利设施建设。铁路数据通信网主层IP承载网采用双栈实现。主数据中心的核心对外服务网络和运营域网络已完成向IPv6的过渡。 12306 网络中所有域名均支持IPv6接入。油气生产网络、集输油气管网、化工品运输、炼化、管理系统已完成IPv6升级。大型石油天然气公司正在加速采用IPv6来实现关键设备的物联网检测和智能巡检。企业远程巡检监控系统IPv6地址全覆盖。全国13家电力公司IPv6互联网出口综合接入和安全保障全覆盖。 IPv6升级和工业互联网平台软硬件创新应用正在加速。在2024年各行业各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动态评估中,超过60%的企业支持IPv6。 97家中央企业和552家地方国企门户网站IPv6支持率达到87.21%,网上公共服务柜台全面完成IPv6转换。六、技术创新和标准建设成果丰硕。 IPv6演进技术体系基本建立。全产业界、学术界利益相关方将持续创新,逐步构建以IPv6分段路由(SRv6)、网络切片、流量检测、新型组播、应用感知等技术为代表的演进IPv6(“IPv6+”)技术体系,使技术和业务创新更加开放活跃,网络和业务交付更加高效灵活,性能和用户体验更加出色,运维和安全更加智能。可靠的。 “IPv6+”技术在算力网、新型城域网等场景加速发展。已安装在政务、金融、能源、交通、教育、医药、制造等领域的1000多个工业和骨干通信网络中。三大电信运营商的IPv6+网络功能覆盖300多个城市。中国电信借力“IPv6+”技术打造云一体化新城域区域网络。中国移动已建成全球最大的SRv6骨干网络。中国联通应用“IPv6+”技术保障冬奥会、亚运会、亚冬会等各大赛事场馆的网络安全。阿里云采用SRv6端点网络集成技术,构建面向服务的大规模智能计算数据中心互联(DCI)网络,实现算力和网络资源的全局协同调度。清华大学与赛尔网络共同建设国内首个下一代IPv6互联网及关键应用技术创新园,形成了独特的培育产业生态的示范环境。IPv6创新三角区。 IPv6标准体系日益完善。 IPv6 标准工作组被来自工业界、学术界和研究界的所有利益相关者用来协调和推动国家、行业和国际标准的制定。截至九月到2025年,我国已推出IPv6行业标准138项,制定IPv6国家标准52项,正式启动35项,涵盖IPv6创新、监测评估、产业部署、地址管理、安全等领域。 IPv6标准体系不断完善。中国电信、中国移动、清华大学、华为等国家企业和机构深度参与国际IPv6标准的制定。他们推动在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内创建多个工作组,包括AddressOrigin地址验证(SAVI)、自治互联网域和自治域间源地址验证(SAVNET)、IPv6分段路由操作(SRv6OPS)和计算路由(CATS)。他们已提交了100多份标准手稿,大大增加了他们对国际IPv6标准的贡献。关键核心技术研究f IPv6和单栈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果。清华大学与IPv6单栈成为国家重点科技基础设施“未来互联网测试院(FITI)”建设和运行的基础,开通全球首条1.2Tbps超高速下一代互联网骨干通道,主导研发“下一代互联网源地址验证架构(SAVA)”,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电信主导开发多域纯IPv6单栈技术,并在多地试点IPv6单栈现网。中国移动已向超过5亿VoLTE/VoNR用户推广使用单栈IPv6,建成全球最大的IPv6单栈网络。中国联通已在7个省份完成移动物联网IPv6单栈和5G独立网络试点开发了计算和网络协作场景下的IPv6承载协议和服务的新架构。中国广播电视台正在进行5G骨干网单栈IPv6商用,已完成使用。七、安全防护不断增强,IPv6网络安全管理和监控水平不断提高。各部门正在共同努力,不断提升IPv6网络安全管理和安全保障能力。加强网络安全执法检查中IPv6网络安全水平保障,鼓励各行业出台IPv6数据资源接入、网络流量安全审计等措施。制定发布IPv6地址加密国家标准,实施在线验证和应用协作。我们指导龙头企业进行分类申报、合规评估和风险评估完善IPv6网络安全防护体系,落实IPv6地址申报管理和数据安全要求。构建网络安全监测、调查、研判、处置一体化技术能力,加强mIPv6安全事件监测和风险评估,监测和应对IPv6网络上3000余个恶意IPv6地址段、2万余起僵尸木马控制事件。 IPv6网络安全产品日趋丰富。 2025年,《IPv6网络安全设备技术标准》系列国家标准计划正式公布实施。该系统标准化了防火墙、入侵防御系统(IPS)等设备整个生命周期的安全要求,建立了统一的技术标准。国内网络安全企业正在加速IPv6产品的研发。钴防火墙、入侵检测/防御系统(IDS/IPS)、统一威胁管理(UTM)、Web应用防火墙(WAF)等传统设备全面覆盖IPv6功能,其性能指标满足保护IPv6环境的需求。我们推出了IPv6安全改造等专项服务,为企业平稳过渡提供综合服务。八、试点示范和广告宣传取得成功。它正在得到回报。试点示范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国家网信办联合11个部门开展IPv6创新与融合应用试点工作,评选公布9个优秀城市、40个优秀项目,提升IPv6普及应用整体水平。国家网信办主动开展全国主要城市IPv6流量提升专项行动,加速推进网络、平台、终端、应用等关键环节。 8个主要城市固定和移动网络IPv6流量占比分别增长63.14%和12.37%,有力推动了IPv6在全国的广泛应用。交通量增加。工信部牵头开展“去NAT网络”专项工作,选择9个地区开展试点,推动NAT44设备总容量增量逐步停止。中国网络协会联合会和推进IPv6规模化实施专家委员会秘书处分两期征集、评选发布了170个IPv6规模化实施应用优秀案例,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公布三大科技成果包括“IPv6超大规模部署的实践与技术创新”、“f‘IPv6+’标准制定、设备研制、网络设计及规模化应用”、“基于新SRv6的下一代互联网关键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及国际应用”以及“推动IPv6大规模部署向纯IPv6发展的联合倡议”等优秀案例。为全社会积极参与IPv6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2021年至2024年,IPv6扩容推广应用推广专家委员会3次举办“中国IPv6创新发展大会”,发布《中国IPv6产业发展报告》、《中国IPv6发展现状白皮书》、《IPv6+技术创新愿景与前景白皮书》等,搭建产业合作交流平台,举办“IPv6+技术创新大会”。创新愿景与展望白皮书《IPv6 论》等两次。比赛共评选出238个获奖项目,展示了大赛优秀范例并进行了展示。一些具有积极影响的创新应用得到了深入探索。各地积极举办IPv6相关论坛、竞赛和公关活动,向机关、社区、企业、商圈、校园、地铁等推广IPv6,提高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对IPv6的认识和认可,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央视记者 张刚)
(编辑:项小斌)

你可能也会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