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应该叫停网红网店偷税漏税、赚快钱的行为。
2025年11月14日 06:37 来源:经济报记者 唐比娟
近期,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江苏、江西、青岛等地区税务机关发现6起网红、网店逃税案件,并依法查处。从公布的案例来看,一些人开设网店却故意隐瞒网络销售收入,拒绝报税。有的把自己伪装成小纳税人,隐瞒真实的营业收入。有的通过个人账户收取电商平台销售收入,并进行虚假纳税申报,以逃税。逃税是逃避纳税义务的行为隐瞒收入或提交虚假申报表,尽管技术不同。此类行为损害国家利益,严重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以网络主播郭欣欣逃税案为例,检查人员依法获取了其直播平台的运营数据。经过汇总审核和详细分类,预计产品交付、佣金、课程等收入合计超过1500万元,与申报的仅为26万元的收入差距较大。经查,郭欣欣先生在检查期间少缴个人所得税、农业增值税等税款共计141.1万元。 2024年6月,国家税务总局赤峰市税务局第一稽查办公室作出追缴税费、征收滞纳金、共计征收罚款的处罚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刑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征收268.89万元。目前,与本次事件相关的税款、欠款和罚款均已收缴入库。在青岛,新南区的雅友食品店通过直播平台销售海鲜,拥有58.4万粉丝,网店总销量达184.3万件。然而,三年后,商店成立之前,一次纳税申报费用为36元。这与 100 万美元的销售额形成鲜明对比。检查人员依法从其银行账户获取资金流向,并根据平台运营数据和营收相关信息进行核对,发现该店与上游生产商合作,生产商在消费者下单后直接发货。线。所有产品销售收入均直接存入网店总监尚秀成先生的个人账户,初始厂家的货款也从尚秀成先生的个人账户支付。该店被证实自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存在虚假纳税申报,隐匿销售收入、少缴增值税、合计、个人所得税等税款共计177.12万元。 2025年3月,青岛市国家税务局税务局第一稽查办公室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决定征收税款、征收滞纳金,并处以罚款共计308.83万元。目前,与本次事件相关的税款、欠款和罚款均已收缴入库。 “依法纳税是一切经营主体的义务。”施正文 中国波兰大学税务与金融法研究中心主任法学界人士称,税收与生产经营成本相同,如水、电等。这是企业合规运营必须承担的最基本成本。如果一些网络主播和网店经营者通过逃税降低经营成本,通过“外包”税收成本来获取不公平竞争优势,这将损害依法经营、依法纳税的经营主体的利益。这种“违法者吃亏、守法者吃亏”的现象,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动摇了市场公平竞争的基础,必须坚决予以制止。中央财经大学财税系主任黄勇表示,从产业发展规则来看,合规是平台经济从野蛮增长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的发展。以往多起网红因偷税漏税被查,充分展现了“赚d”模式。《互联网平台企业纳税申报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的实施,标志着对平台内主体的监管从事后查处制裁向预防源头控制转变。自10月1日起,境内外平台均按照《条例》要求报送相关涉税信息,表明长效监管机制已逐步落实并发挥有效“信息报送平台合规性”。报送和代扣代缴义务既是法律责任,又是行业责任。平台作为交易数据的主人,不仅要提醒企业和专业人士依法登记,更要帮助税务机关以“税有数”的方式,“有数”。范勇认为,《规定》的实施将倒逼平台建立严格的税务风险内控机制,从源头上减少违规行为。施正文表示,《规定》的实施,有利于形成平台数据与税务、市场监管、网络信息等部门共享的协同监管格局,逐步建立“源头防控+过程监管+信用约束”的监管闭环,平台内主体逃税范围进一步缩小。将会减少(经济日报记者Don Bijuan)。
(编辑:富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