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中友汽车评论】新能源汽车月渗透率过半有何意义?
2025 年 11 月 22 日 06:46 来源:经济日报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日本新能源汽车产量177.2万辆,销量171.5万辆,分别比上年增长21.1%和20%。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新车销量的51.6%。这表明我国新能源汽车月渗透率已过半,超过传统燃油汽车的预期。据多家媒体报道,新能源汽车月渗透率已占国内外乘用车总量的一半以上商用车。新能源汽车月渗透率过半,指的是汽车总销量,包括商用车和出口车的销量,所以真正意义上的过半。新能源汽车月渗透率已超过一半。这意味着,我国每销售两辆新车,至少就有一辆是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新车市场的主要产品和驱动力。在行业发展初期,新能源汽车还只是少数尝鲜者的爱好,如今已成为大众用户的主动选择。体现了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和产品的显着进步,供应链和配套设施的完善进步,以及用户对汽车市场认识的变化和理念的改进。新能源汽车月渗透率已超这不仅是数字化跨越,也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逐步取得成效的新标志。汽车是一个竞争激烈的行业。没有高的市场占有率,就没有市场竞争力。新能源汽车的加速普及,不仅促进传统汽车企业转型和产业链重组,也促进电池、电机、电控、充换电设施、回收系统等核心零部件协同发展。高端、智能、绿色制造。加快转型升级。也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提供了赋能经验。新能源汽车月渗透率已过半,这不仅代表着新旧推动力的转变,也是一次重大调整构建产业竞争格局。在传统燃油汽车时代,欧美日韩汽车企业凭借积累的技术壁垒、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和成熟的品牌认知度长期主导全球市场。自主品牌乘用车不仅市场占有率低,而且在勇气之争中也占据中低位。电动化、智能化正在引发新一轮产业变革,给中国汽车产业带来难得的换道超车机会。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强劲销售,10月份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达到214.8万辆,市场份额达到72.5%,再创新高。众多品牌取得长足进步,有力推动了中国汽车产业从“规模领先”向“价值领先”的转变。 《中共中央的建议》发表后在《国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通知》中,有媒体对比此前文件发现,“十二五”以来,“新能源汽车”首次没有被纳入“新能源汽车”。在“产业融合战略性产业”名单中,我们不禁问道:“这是否意味着新能源汽车不再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虽然《规划》中没有直接提及新能源汽车。 《建议》中,在“培育壮大新兴和未来产业”中,特别提出“重点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内容可以说是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更新”,其中新能源汽车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已进入成熟阶段,形成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达到12.888辆。分别达到1286.6万辆和1286.6万辆,新能源汽车消费产值突破2万亿元,有效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及相关产业快速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新能源和锂电汽车。电池和太阳能发电产品被视为“三新产品”,日本出口产品结构正在发生变化。我们在质量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不断增长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有望成为“十五五”期间推动和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根据《节能公路/新能源》。根据“线路图3.0”规划,204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达到80%以上,新能源汽车行业仍有增长空间里。不过,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月渗透率,我国新能源汽车想要达到与过去同样高的水平。随着你的成长,难度也会增加。如何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有效提质和合理数量增长?关键是要从供需双方抓起,加快汽车领域重大科技项目的组织实施,支持大中型企业融合创新,最大限度发挥开源优势。要加快汽车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固态电池等关键技术进步,不断提升经济性、耐用性、产品舒适性等性能,开发更多智能交互、智能驾驶等新功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引领和创造需求。并拥有高质量的供应。此外,在外部环境日益复杂严峻、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加剧的情况下,还需要提升汽车出口质量和效率,引导汽车企业平稳有序开展海外扩张,不断提升中国汽车品牌的全球运营能力。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富忠明)